首页 > 鉴赏随笔 > 正文
鉴赏随笔

鸿文巨册庆佳节

发布日期:2013/11/13 17:30:56   共阅读3831次  作者: 文/刘建业

鸿文巨册庆佳节
文/刘建业
    《悲鸿遗韵——徐悲鸿南洋遗作画集》,即将由西冷出版社出版了,作为这本画集的主编,我有满腹的心里话要对广大读者倾诉。

    首先要说明的是,我虽名为主编,但这部书的真正主编,应该是我的故友,前徐悲鸿纪念馆副馆长郭莫孮先生。
    早在我介入这部书的编审工作之前,莫孮先生已在此书倡导人吴霞老师的邀请下,三下江南,再赴香港等地,为遴选审鉴入选作品做了大量的工作。郭莫孮老师看到藏家珍藏徐悲鸿的诸多精品时说:“没来看到原作,打死我也不相信有这么好的藏品,等画册出版后,要在全国知名博物馆举办巡回展,先在我父亲郭味渠博物馆首展,我在徐悲鸿纪念馆几十年,身体都搞坏了,唯有把此事做好,人生足矣!”据我所知,重病在身的郭莫孮常常为点评其中的一幅作品,灯下伏案构思到深夜,为编纂这部代表徐悲鸿艺术精华的巨著,莫孮先生可谓呕心沥血,鞠躬尽瘁了。去年4月,当大功即将告成之际,莫孮已感心力交瘁,自知无法完成后面的工作了,才提出由我接替他担任主编。我深知莫孮的这个重托,倾注了他的多大信任和期望,面对这隆重的托付,我没有理由拒绝,只能义无所顾地投入。不管平日工作多么繁忙,也不能担心自己能力是否胜任,因为这就是使命莫孮先生用生命最后的期待,交给我的一副重担。

    接下来,是繁重的编审工作,值得庆幸的是,当我于今年春节前把经莫孮老师最后认定的全部图片送到老友,徐悲鸿纪念馆前艺术总负责人、徐悲鸿嫡传弟子郭梅苹处审定时,得到了她的全面肯定,并以85岁高龄之躯,精心撰写了序言以为鼓励。于是编辑工作就更顺畅了。
    今年四月,书稿已蔚然成集,当我们正准备与莫孮先生共庆编辑完成之喜时,却接到莫孮驾鹤西去的噩耗,抚稿悲恸,老泪纵横,从此更感责任重大,发誓要以最完美的内容、最好的出版社、最佳的设计印刷,慰籍莫孮的英灵。
    五一前夕,样稿已成,为确保其权威性,编委会拟请一位对徐悲鸿艺术最有研究的泰斗级专家作终审。经研商确定,请曾担任徐悲鸿助教的南京大学教授谭勇先生担当此职。此议通过后,有人担心,恐怕此书如不得谭老认定,可能会推延出版时间。我却劝他们不必顾虑,因为真正好的内容是经得起任何推敲的,谭老早年跟随悲鸿大师,与其夫人华采真教授都是徐悲鸿的学生,徐老师送他夫妇的大作四幅以上,对徐氏作品真伪定有真知卓见,不会指鹿为马。果然,书稿送达谭老案头后,96岁高龄的谭老,竟精神为之一振,不顾年事已高,边审边赞,最后欣然命笔,为该书题写了书名,并赠题辞一幅,为此书增色不少。在进入出版阶段后,又出现了几个插曲,香港一位资深藏家看到书稿后,提出欲在香港委托资深出版社再版,几位权威书画鉴定家,提出要写书评郑重推介,此实令我诚惶诚恐,但也感到欣喜,若这部画册能给后人留下一点可贵参考的资料,则可告慰冥冥之中郭莫孮先生了。
    写到这里,我还要提一下,对这部书给予极大关注的鉴赏家维佳女士。在此书的编委中,她是年龄最小的一个,大家都昵称她为小师妹,但她的资历却一点也不小,能担任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,足见她在收藏界的影响,更重要的是她对审视极严,一般典籍难以得到她的垂青,而对这部画册,她却评价极高,编辑过程中,多次提出中肯的建议,此书得以顺利出版,也承载着不少她的心血。
    此书的出版,正赶上癸巳年中秋和建国64周年国庆两节相踵之时,古都上下,秋光绚丽、金风送爽、万木争荣,愿这部倾注着十余位专家心血的作品,能给首都增加一分节目的瑞气,若果能如此,我们就感到无限欣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转载于《中国收藏家》第080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