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鉴赏随笔 > 正文
鉴赏随笔

浅析龙泉青瓷的装饰手法

发布日期:2013/6/22 22:34:25   共阅读2265次  作者: 陈明孝

浅析龙泉青瓷的装饰手法

陈明孝

       龙泉窑是我国重要的窑址,其产生的青瓷以其规整端庄、精巧秀美的造型,晶莹润澈,青如美玉的釉色以及遒劲流畅,潇洒奔放的刻划纹样而闻名。特别是南宋时期粉青、梅子青这脍炙人口的釉色,代表了龙泉青瓷的主要特征,加上生动活泼的刻划纹样,构成了它的艺术风格。
       龙泉窑在浙江龙泉县境内,窑址分在于瓯江支流的大溪沿岸。其产品胎质坚硬细腻,花纹绚丽,釉色晶莹,似如美玉,闻名于世。龙泉窑开创于三国两晋,结束于清,在漫长一千六百年的制瓷历史中,龙泉窑分为开创、发展、昌盛和衰落几个阶段。北宋以前的产品,属于开创阶段,基本上都是采用刻划的表现方法。产品胎骨多呈灰色,釉色多为艾叶青或略微偏黄的色彩,透明度和光亮度较好。坯体刻划的地方比坯体表面要深,施釉后凹下的部位积釉较厚而颜色深,加上刻划时所用刀法变化有宽有窄,有深有浅,运刀的轻重缓急体现出刻线的节奏与韵律。五代末期的龙泉青瓷装饰纹样有简练的莲瓣纹、弦纹和云状叶纹。如梅岭出土的五代末期的五管瓶,通体以简练的仰复瓣纹装饰,瓶盖刻划复莲肩部刻一圈仰莲,瓶身刻划三层复莲,莲瓣采取了双线表现。北宋至南宋之前为发展期,这一时期的纹样特点主要体现在刀法上,北宋时期的产品均采用刻划手法装饰,瓶、盘、碗、盏、粉盒、香炉等器物,题材多为莲纹、蕉叶纹和牡丹纹,还有鱼水纹、弦纹等。这些纹样类似前期风格,形象生动,刀法娴熟,运刀的节奏感强,如北宋出土的龙泉大盘,器物内饰以缠枝牡丹纹,运刀潇洒奔放,纹样的空间处排列了层层密密的蓖点纹,有如珍珠地装饰效果,这些蓖点纹排列有致,节奏明显是这一时期特有的一种装饰方法。又如龙泉大窑金村出土的北宋碗,内壁装饰的蕉叶纹样,形象简练活泼,运刀自由流畅,节奏感很强,从运刀的方向推测,刻制者面向碗心,由碗心向沿口动刀,落刀处深而宽,收刀处浅而窄,再加上蓖纹所表现的叶脉打破了通常按其生长规律排列的方法,在叶脉主筋两边分别向相反的方向运刀,这种变化,充分发挥出刻划纹的装饰效果,产生出无穷的艺术魅力。南宋时期是龙泉青瓷发展的鼎盛时期,不论在品种、造型、纹饰、釉色等方面,都达到精美绝伦的地步,也代表龙泉青瓷最高的艺术水平。其装饰手法也较前有所变化,主要表现在:第一,以印、贴、堆的方法代替刻划方法。前期常用的刻划手法由于在薄胎上不易操作,加上刻划出的纹样在厚釉下又不易显露,为了适应这种薄胎厚釉的手艺,最佳选择则是由凹变凸,即在胎骨上增加厚度不会损伤坯体,凸出的纹样施釉后,釉在高温流动,纹样凸起部分显现得清清楚楚。还有一种印贴方法,堆填的方法一般多结合造型使用,在器物的颈、肩、胫等主要部位加线,还有单独用于堆纹样,如龙泉大窑出土的南宋小罐,肩部饰以两条龙,其中一条驾云,一条赶珠,胫部饰以云纹,龙的头、爪和云均以线条表现。另外在器物等部位采用雕塑纹饰,出现不少精致秀丽,匀称端巧的造型,作为造型中的双式盖纽,既是整体造型不可分割的部分,又是装饰的一个主要方面。还有一种象生器物,它是根据植物形体进行艺术加塑造出来的各种造型,有竹节瓶、白菜瓶、葫芦瓶、瓜壶、桃洗等。总之,这一时期的装饰手法是根据当时工艺制作和审美观加以选择,而那些不施任何纹饰的产品同样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。元明至清时期是龙泉青瓷的衰落期。由于政治、经济诸方面的原因及制瓷中心的转移,龙泉青瓷逐渐失去了南宋时期的光彩,这时期青瓷比以前制作粗拙,胎骨厚重,釉薄而色淡且青中泛黄,出现不少大件器物,装饰上主要以印、堆、刻划等表现方法,题材广泛,有各种花卉、花果、鱼纹、翎毛、人物、文字以及吉祥图案等。以装饰方法上来说,由重釉色、重造型转为重纹样,因此,元、明时期的产品无论大小器物几乎都有花纹装饰,这是当时美化的重要手段,元代纹样主要表现在刻划和印两种,并在纹样结构形象和刀法上下功夫,出现了不少优美纹样,有刻花和印花相结合,有釉、胎两种色彩对比,运用了涩胎与青釉相对比,产生了特殊效果。还有一种采用褐斑装饰的褐色点彩装饰,这是东晋以来越窑常用的一种手法。明代的装饰方法基本承袭了元代的刻、印方法,虽然色工整规矩却显得板滞,运刀的轻重起落,宽窄粗细都不甚讲究,缺乏那种节奏和韵律的感染力。
       综上所述,龙泉青瓷装饰方法的选择和运用,直接影响到艺术风格,影响各个时期的艺术特点,总之,古龙泉青瓷的艺术发展,给我们以研究古代陶瓷史及古代陶瓷的制作工艺提供有益的借鉴。